《永生戰》── 生死與生命意義的探討。【捌玖觀點】
- in89editor
- 2021年4月26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小編相信有很多人也跟我一樣,看了預告和廣告之後,進到電影院之前以為《永生戰》是以動作戲為主的科幻娛樂電影。不過,看完之後才發現,《永生戰》其實並不是公式的動作片,導演藉著永生這個題材,對於生死和人類活在世上的意義進行了一番探討。小編覺得有幾個重點的叩問,值得讓大家看完電影之後反思。

永生的追尋
電影裡由朴寶劍飾演的永生人名叫徐福,這名字的典故出自中國秦朝,秦始皇派了御醫徐福出海尋找長生不老之法,原來從古時候開始,人類便對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。為什麼人類要追尋永生?生物的生老病死本就如常,人類理解到生命終有一日會來到盡頭,每個人終將面臨死亡。然而或許是死亡的未知性令人恐懼,無法掌握自己的生死更叫人膽怯,所以即使狼狽地活著,也渴望有追尋永生的機會。

電影也給出了殘酷的質問,如果人類獲得永生,世界將會發生什麼改變?當我們掌握了生死的關鍵,發現生命得以延續下去,是否還會珍視生命,愛護自己和這個世界的美好。人類原本在有限的生命裡盡力追尋自我的意義,一旦生命不再有盡頭,或許我們也會因為握有充裕的時間而喪失這份熱情。而誰能獲得永生的資格,也勢必要引起一番爭鬥,或許在這個世界上,永生的權力會是資本販賣的一環,最後淪為權勢的籌碼。

生命的意義
徐福是一名人造人,實驗室的研究員甚至不把他當成人類,只當他是實驗品,就像馬鈴薯上長出的芽。徐福從小就待在實驗室內,生活充滿著藥劑和各種試驗,即使他擁有強大的力量和永生的能力,卻也不過是另一種實驗的白老鼠。

徐福踏出實驗室後,去教堂時揭露了自己被創造的理由,原來他的出生,其實是為了別人而活。他為了教授的思念而活,也為了想要活下去的老人而活,但他自己呢?徐福害怕死亡,也害怕永遠不死,但或許他更害怕的是自己活著不知道有什麼意義。意義可以自己追尋,也可以由他人賦予,徐福顯然希望由自己決定命運,他雖然無從選擇,自身的存在就是世界的不幸,但他可以決定要如何完結,以及他的生命最後能給予基憲什麼啟發。

生與死
電影最大的諷刺,恐怕是將死的人追尋著永生,但永生的人卻選擇死亡。
生命固然美好,當徐福來到海邊,第一次親身體驗海水和沙子從指縫間流走的感覺,世界似乎沒有紛爭,只有靜謐和安詳。活著可以感受到世界的美,包括永無止盡拍打上岸的浪花,也包括暮色時分成群翱翔的飛鳥。但令人懼怕的死亡卻賦予生命意義,生命終將結束的認知給了人類追尋目標的動力,把握有限的時間,找到自我的價值。生與死無法分開,正因為有生命,所以我們得以感受這個世界,也正因為有死亡,所以我們學會珍惜,懂得運用有限的時間。

死亡是遲早的事情,徐福更將死亡看成他最終也是唯一的命運,與其長生不死,他寧願思考自己的生命可以帶來什麼意義。對於人類而言,他阻絕了世界可能的劇變,以自己的死亡停下永無止盡的爭鬥。對於基憲而言,他給了當年沒能鼓起勇氣面對現實的基憲一個機會,即使害怕,也不能再逃避自己內心的聲音。徐福希望自己的生和死具有價值,他的確做到了,他的生死已經在基憲心中留下了轉折性的意義。
文 / A.C.編
Comments